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前启后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部署,根据南山区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202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根据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南山区202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2024年区本级政府投资计划总规模为93亿元。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促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区政府于9月对政府投资计划开展调整工作,调整后2024年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总规模为102亿元。截至12月,全年完成财政支出97.4亿元,支出率95.5%,有效推动了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较好地发挥了政府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2025年计划安排情况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保双算、保续建、保投产、促新开、强储备”15字方针,做好规划计划统筹衔接,围绕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目标愿景,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坚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圳实践中走在最前列。
(二)安排原则
——推进高品质生活建设。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聚焦“民生七优”,纵深推进“六新行动”,推进教育、医疗、文体、生态环境项目高质量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和供应,积极推动“一老一小”和民政设施,与2025年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有效衔接,全面筑牢城市民生根基,稳步增进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推动城市迈向更具温度、更有质感的发展新阶段。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居、枢纽、韧性******居的城市生态空间。推进西丽高铁新城片区交通道路建设,加速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排水管网完善、危险边坡治理等项目落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抗风险、抗冲击和快速恢复能力。发挥新基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为引领,围绕网络与通信、海洋经济、数字创意,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等领域布局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打破市场机制在关键领域的局限,实现以点带面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拓宽多元化建设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国债等政策性资金,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合理配置财政性资金,有效撬动社会融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国有企业参与城市设施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
——强化“十五五”项目谋划储备。加强“十四五”项目资金保障,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围绕“十五五”我区规划发展目标和短板弱项,持续做好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坚持集中力量解决大事、急事、难事。
(三)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2025年,拟安排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共82亿元,项目共418个。
(四)项目分类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A、B、C分类管理制度,2025年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拟安排418个,涉及总投资约10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亿元。具体如下:
——A类项目。指年度续建和已完成概算审批流程并具备开工条件的新建项目。共安排项目273个,年度计划投资64.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13个,占总项目数51.0%,年度计划投资约54.3亿元,投资占比66.2%;新建项目60个,占总项目数14.4%,年度计划投资约10.2亿元,投资占比12.4%。
——B类项目。指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审批程序的前期项目,共安排70个,占项目总数16.7%,年度计划投资约6.8亿元,投资占比8.3%。
——C类项目。指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且需要做可研的项目,共安排项目69个,占项目总数16.5%,年度计划投资约0.7亿元,投资占比0.9%。
B类、C类前期项目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及资金需求,在预留调节资金里安排项目经费。
——预留调节资金。2025年拟安排“前期费用”“项目建设调节资金”“工程决(结)算”“质保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费用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付息支出”6项预留调节资金,共计约10.0亿元,投资占比12.2%。
(五)投资领域
2025年,区本级政府投资投向民生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创新五大领域。
************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实施,让健康更有保障;推进蛇口影剧院升级改造,大沙河文体中心改造等项目,让文体更加普惠;推进百旺品质化提升综合整治公共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让老区焕发新颜。
——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拟投入13.0亿元,占年度投资约15.9%。加快西丽枢纽片区市政道路工程、片区慢行系统项目、创新大道综合提升项目,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加快南山区“@南山-民意速办”平台、“平安南山”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家园典范。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拟投入8.4亿元,占年度投资约******大学城绿道、内伶仃岛保护共建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打造山海连城绿美南山生态格局。
******服务中心等项目,持续提高服务针对性、功能融合性、风格多样性。推进深圳湾派出所、平安建设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筑牢基层治理基础。
——产业创新领域。拟投入10.2亿元,占年度投资约12.4%。加快推进南山区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南山智园一期综合提升改造等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形成产业聚落;保障南山区科技创新中心工程(留仙洞六街坊)、羊台书苑尽快投入使用,以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方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空间。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严格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南山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以及上级部门要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优化审批程序,全面实行土建、信息化、设备和开办费“四合一”审批。强化项目前期阶段管理,项目单位加强项目必要性论证,并应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可研、概算,按时开工建设。强化项目收尾阶段管理,严格控制项目工期和投资,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工程结决算、项目验收、财务决算等手续。充分利用南山区固投领域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一网统管、实时调度、智慧管理,促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二)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保障建设资金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等政策。挖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数量和质量,对于具备现金流、符合专项债发行领域的项目原则上优先使用专项债资金,争取新增债券支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模式,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监督问责,形成监管合力
建立以人大代表、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关注重点项目的监督与分析,帮助解决项目存在问题,助力消除堵点,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四)强化资金统筹调度,提高使用效率
一是加大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力度。对预计年内能够达到开工建设条件但是尚未完善审批手续的部分重点项目,适当纳入A类项目计划,确保项目完成审批程序后能够及时下达年度投资计划;二是根据项目实际进度调节资金计划,避免资金沉淀。在年度区政府投资计划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在具体项目核定总投资范围内,经建设单位提出调慢补快申请,综合项目进度、轻重缓急等因素,下达相应项目资金调整计划;三是保障发行政府专项债项目资金。在政府专项债资金未到位前,区发改局先用预留调节资金安排该部分项目资金,待政府专项债成功发行后,予以调整;如政府专项债发行不成功,再按程序将项目计划的资金来源调整为一般公共预算。
附件: